承蒙不棄,獲贈Banana Pi一塊,在此發一篇開箱文,並簡單介紹。
什麼是Banana Pi呢?簡言之就是一塊很小的單板電腦,類似於Raspberry Pi,但硬體規格更強、執行速度更快;使用AllWinner的系統單晶片A20,1 GB的DDR3 SDRAM記憶體。
我手上這塊板子,應屬於早期生產版,只送不賣,供各領域maker試用回饋意見,相當珍貴。Banana Pi開發團隊已完成少量生產與品質測試,想必再過不久就會開始量產,逐步推廣。
拿到的東西,就是一個白白的盒子,裡頭防靜電袋裝著板子。
另外還有一張紙。
嘿,這是板子的正面,可以看到各種連接端子。
這是背面,其中刻著A20的是主晶片,含有ARM Cortex-A7雙核心,屬於ARMv7架構,向後相容於Raspberry Pi較舊的ARMv6架構,主晶片還包含GPU(ARM Mali400MP2,支援OpenGL ES 2.0/1.1) ,左邊兩個黑色的晶片則是DDR3 SDRAM記憶體(CPU與GPU共享),右邊則SD記憶卡插槽。
板子上有三個LED指示燈,1:使用者自己定義的綠色LED,2:電源指示紅色LED,3:以太網路狀態藍色LED。
1:SATA電源,2:Micro USB插座(板子的電源),3:SATA,4:HDMI,5:LVDS(將來應會推出此介面的顯示器、觸控螢幕),6:U-Boot鍵。
1:電源鍵,2:CSI相機連接端子(目前不能使用Raspberry Pi的相機模組,將來呢?),3:重置鍵,4:USB OTG。
1:3.5mm音訊輸出,2:麥克風,3:AV端子視訊輸出,4:2x13排針(GPIO、UART、I2C、SPI、CAN、ADC、PWM、3.3V、5V、GND),腳位功能與Raspberry Pi相同。
1:Gigabit(10/100/1000M)以太網路RJ-45插槽,2:兩個USB 2.0插座,3:紅外線接收器。
除了標示為CON3的2x13排針,標示為CON1的CSI相機連接端子,標示為CON2的LVDS端子,另外還有1x2 J11(UART)與2x4 J12排針(UART、3.3V、5V、GND),
各針腳的功能可到此查詢。
尺寸是92mm × 60mm,跟Raspberry Pi(85.60mm x 54mm)比一比吧,稍微大一點,不能直接使用Pi的外殼。
光從規格來看,Banana Pi比Raspberry Pi強,但其實比Pi強的板子很多,但價格也較貴,若以性能價格比而言,Pi仍具有不錯的優勢,而且它紅了,社群廣大資源多。但是,據我不負責任的小道消息指出,Banana Pi的價格將會非常便宜,嘿嘿,且看今後誰哭誰笑囉。
Banana Pi比Raspberry Pi多出不少周邊功能,諸如麥克風、SATA、IR接收器、USB OTG、電源鍵與重置鍵,更為便利。
根據
官網的下載頁面,可用的作業系統有Lubuntu、Raspbian、Android、Scratch,但只要底層的Linux核心與驅動程式移植完成後,將來應該會有更多選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