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6

翻譯:Java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Java) by Jeff Foster

文章:A Brief History of Java(Java簡史)
日期:2010.08.13
作者:Jeff Foster
作者的部落格:Fatvat : Exploring functional programming


Java簡史

話說當年1995之時,昇陽(Sun)公司釋出Java程式語言,做為整個Java平台策略的一部分,當初喊著“一次編寫,到處運行”的口號,要讓Java遍地開花,從腕錶到手機到筆電到超級電腦,隨處皆可運行。



剛開始時Java的接受度有高有低,當出現Java力有未逮之處,就會有福音天使出來保證這技術將會改變世界,你看,靠Java運作的烤吐司機就在不遠的角落了。

隨著時間演進,為了守住“一次編寫,到處運行”的承諾,Java也逐漸背上更多的負擔,標記為廢棄的方法(deprecated methods)到處可見,但昇陽必須留下這些功能來保持向後相容性;java.util.DateTime此套件變成了劣質設計的同義字,差勁的命名規則總是在修正中(叫它size好還是length好呢?)。

微軟(Microsoft) 的.NET開始蠶食Java的領地,微軟團隊導入delegates,一種有做型別確認的函式指標,使得事件處理(event handling)變得容易許多;Java要趕快反擊,所以在版本1.1時,Java生出了inner classes,能夠有類似的效用,但以一種較有限制與用起來較麻煩的方式出現,一份Java白皮書斷定地說『bound method references是不必要的東西....這玩意減損了Java語言的簡單性與一致性』,但與此同時,將bound method references放進Java裡的勢力從沒消失過。

當Java到了版本1.4時,為了對抗微軟的.NET,昇陽決定要有一套新的策略手段,思索良久之後,昇陽將版本1.4改成“5”,試圖一舉超前.NET的2.0。

同時間附帶了另一個決策,實作generics,一種能夠有額外的型別安全檢查的技術,不幸的是,隨型別安全而來的代價是要多打字,工程師引入generics後,每次又要寫一遍List<Foo> foos = new ArrayList<Foo>敘述時,就會常被聽到咒罵聲。




大學很快地就接納了Java;學生們不再需要學習手動記憶體管理與指標的種種艱澀難懂的奧祕,反之,他們可以依賴Java來做這些苦功夫,集中精神在解決問題上,不幸的是,這也導致一批同等級的開發者,被稱作“設計模式使徒(Patternistas)”,手上只有鎚子且把所有問題都看做釘子去敲,在他們的領導下,Java命名規則越來越可笑,當這種類別名“RequestProcessorFactoryFactory”成為一種常態時,一些開發人員開始質疑無限制地構築抽象化高塔是否真為明智之舉。

當開發人員意識到他們終日所為僅是把數千行的程式碼搬來搬去而已,他們需要一個字眼來辯護他們的存在意義,那個字就是“重構(refactoring)”,所有的設計模式使徒欣喜不已;他們不但能運用工廠的工廠模式(factory factories)、獨身模式(singletons)與訪問者模式(visitors)來解決問題,而且還能朝三暮四改變心意,並用個時髦字眼來正當合理化!

整個產業的演進方向只是為了滿足設計模式使徒們而已,跟別人與別的語言比起來,老鳥們覺得Java越來越弱,所以新型開發環境出現了,IntelliJEclipse的目標是將開發人員受的傷害最小化,靠著極佳的程式碼自動補足機制(code completion)與重構功能,只需按幾個鍵而不用輸入一長串的程式碼來達到那想要卻沒有的語言功能




Java開始向企業端進攻,招攬了一些有領導地位的的架構大師,打造出一套會造成典範轉移的協同式架構方法來建置企業軟體,其結果不小於一場革命;爪哇豆(beans)現身了,Beans顯然是一種伺服端的元件架構,用來當企業應用軟體的建構基本模組。

使用generics所帶來的角括號障礙一旦減低之後,Java邁步向前跳上了XML的列車,藉由使用XML,開發人員就能將簡單明瞭的概念表達成一整個龐大囉嗦的角角惡夢,好處是XML檔案(不同於其他檔案類型)可以輕易地被電腦看懂處理,至於對人難以閱讀這種小代價是值得的,像是AntJBoss這些軟體都是由可執行的XML所建構出來的。

與此同時,在這些架構大師的宇宙之外,一群新種程式員認為將該死的工作完成遠比一整天都花在打字重要,這種想法誕生出一些框架,例如Rails,設計的重點在於不擋路讓你能解決真正的問題,其中心思路以“約定俗成先於設定(convetion over configuration)”之名廣為人知,Rails獲得正面的迴響,而且至少有一些Java信徒轉投向Ruby的陣營;Java不再能緊抓人心的第一個徵兆開始浮上檯面。

2006年8月,Java 7計畫啟動,很多開發人員都要求一個叫做lambda expressions的功能,毫無疑問地會簡化很多原先Java搞的很痛苦的撰碼作業,可惜,Java委員會四年後還在為這項功能的細微差別爭辯不休,而且有可能會被排除掉,Java 7的無作為引出了新一代更迷人的語言,例如ClojureScala,設計在Java環境中運行,但不需要Java語言。

2009年4月,甲骨文(Oracle)公司宣布計畫將收購昇陽,此乃敲下棺材釘的最後一鎚,由“黑暗王子拉瑞”所領軍的甲骨文是一部併購機器,擅長於企業軟體與賺進大筆鈔票,當甲骨文的律師們了解一份份的軟體專利文件,他們會挑個大目標然後引起戰鬥,而還有哪個目標比谷歌(Google)更大呢(一家網路廣告的領導品牌),所以甲骨文的律師猛撲而出,戰爭就此展開。

這會給Java帶來什麼後果呢?從15年前的小小開端起,在昇陽的領導下,Java爬上了最熱門的程式語言的頂端,而在甲骨文的控制下,不但到底會不會有下一版的Java情況不明,更別提開發人員渴望許久的功能了,這是Java的新開始還是結束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