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9

讀後隨手記錄: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

書名: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
原書名: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作者:James Gleick
譯者:賴盈滿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01日

從書名就能得知,這本書講的主題是「資訊」,資訊一詞在現代人生活中已無所不在,資訊科學、資訊爆炸、數位資訊、資訊網路、資訊交流、等等,似乎再平常不過了,但什麼是資訊呢?新聞、消息、資料、一本書、雜誌、演講等,手語呢,事件呢,若要求你給出個定義,仔細想想就不是那麼簡單明瞭了,而本書便遠從非洲人以打鼓方式傳遞訊息開始,一直到現在的維基百科、量子電腦、資訊時代,逐步述說其中的演變與迷人的歷史。

聽說台灣暢銷科普書的始祖是「別鬧了,費曼先生」,只需稍微看一下,就可以知道那本與其他科普書的差異之處,簡言之,那本書的科學成分極少,大都著重於費曼的奇聞軼事,有趣而不介紹太多的科學知識,而其他科普書通常都想要將某領域的知識,以一本書的篇幅從頭到尾述說清楚,我認為相當困難,寫的好可當做一般人的消遣讀物,若寫的不好,那就給修過那門課的在學學生當做測驗,測驗看看能不能讀懂吧。

這本書講的是資訊,篇幅夠多,並且可看出作者不僅文筆好,對於筆下介紹的專業知識也擁有極高程度的了解,而不是揮舞著冷僻的術語,堆砌玄之又玄的詞藻;由於我是本科系出身,很自然地能讀懂書中大部分專門領域的學問,相關歷史掌故與小故事,我也大都知悉,於是讀起來並無困難感,話雖如此,書中仍以絕妙的文筆描繪出每一段關於資訊的故事,有些是我不知道、或是以前無深刻體會,使我獲益良多,譬如非洲說話鼓的原理,文字、字典、思考、知識之間的關係,歐洲傳訊塔,電報、電話、電訊系統的發展,巴貝吉、愛達、夏農、圖靈、威納、哥德爾、馮紐曼等等著名人物,資訊理論與位元(bit),在作者筆下,編織成連貫精妙的故事,展開成讓人愛不釋手的一本著作。

有些現代人習以為常的概念,並非自古至今皆然,可能須經過幾十幾百年的演進,由好幾個前衛大膽的科學家、思想家破除陳規,方有可能達到今日的局面,而看這本書的好處之一,便是可以回顧前人所歷經的困難與思路轉折,回頭想想以前的人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那麼想、什麼時候才不那麼想,在在都能借古鑑今,反思今時今日所遭遇的環境與困難,過去已剷除的障礙,並不代表現在就不會遇到,只是可能以外觀看起來不一樣的形式出現罷了。

看完這本書後我必須感謝作者,把一些枯燥乏味硬梆梆的內容消化後,以可接近可接受的筆觸書寫,才不會在閱讀時狂打瞌睡,甚至有看沒懂。不管您是不是資訊相關科系出身,身在這個資訊時代裡,都推薦您翻翻這本「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

1 comment:

  1. I enjoyed over read your blog post. This was actually what i was looking for and i am glad to came here!
    run 3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