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4

Raspberry Pi「2」開箱介紹

先前推出B+時,Eben Upton接受訪問說:「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先以軟體部分為主,大約在2017年時,才會推出更快更強的下一代Raspberry Pi」,原本我還滿相信的,沒想到在2015/2/2就發出消息開始販賣新版子Pi 2,嘿。當然啦,軟體方面的確增進不少,rpi基金會也贊助幫忙了許多專案,包括WebKit、LibreOffice、Scratch、Pixman、XBMC/Kodi、libav、PyPy,但恐怕有什麼背後原因,致使改變推出時程。

不論如何,Raspberry Pi 2果然是眾所期待的產品,一出場就是新聞焦點,鎂光燈閃不停;我也拿到一塊,拍拍照,寫篇開箱文吧。

[廣告]:先在此謝謝台灣樹莓派許先生餽贈Raspberry Pi 2 Model B,有需要板子與其他周邊的朋友,可參考台灣樹莓派的產品網頁

哇,拿到熱騰騰的Pi 2囉,這是element14的外盒,註明著1GB記憶體,斜角標示著效能快六倍。

盒子的背面,寫著硬體規格。
裡頭一如以往,簡簡單單,包在防靜電塑膠袋裡的一塊板子跟一本說明書。
以前說明書只是一張紙,現在變成一本,但其實沒多什麼內容,只不過含有各國語言罷了,所以才變成一本。
板子的正面照。板子正面印有「2」字樣,但不明顯。
板子的背面照,
Micro USB B型電源插座、HDMI、CSI(相機模組)、結合AV端子與耳機孔的插座。
以太網路(兩個LED指示燈)、四個USB埠。
40個GPIO針腳。
DSI,將來會推出螢幕模組。
Micro SD記憶卡的插槽,在背面。
Model B+相比,上述照片幾乎沒什麼差異:
  • 定價仍是$35。
  • 板子的尺寸大小與各傳輸埠的位置跟B+相同,事實上,設計B+時就已經將Pi 2考慮進去。外殼幾乎可共用,但某些外殼有特殊設計,有可能無法用於Pi 2。
  • 仍是5V的Micro USB電源輸入端子,可接受2A,其中最多1.2A可供給USB埠。
  • 4個USB埠與100M以太網路,沒變,仍是LAN9154晶片。
  • 其餘,GPIO針腳、Micro SD卡插槽、HDMI、AV端子與3.5mm音訊端子、DSI、CSI、組裝孔等等,皆與B+相同。所以原來的擴充板也可沿用。
  • CPU從Broadcomm BCM2835(ARM11、ARMv6、700MHz、單核心)改為BCM2836,ARM Cortex-A7、ARMv7、900MHz、四核心,超頻到1GHz應無問題。
  • GPU仍是VideoCore IV。
  • SDRAM記憶體從512MB改為1GB。1GB是2836的極限。
  • 效能表現號稱快了六倍,當然啦,評測軟體、比較項目、有無使用多核心,都有關係。
  • Cortex(ARM)內部自己有512KB L2快取,不再使用128KB系統L2快取;ARM CPU與SDRAM直接溝通。
  • 原本CPU與記憶體採用PoP技術,封裝在一塊,現在分開了,因為2836需要14x14 BGA,原本的12x12 PoP裝不下,而且PoP較為昂貴,壞處是板子線路變複雜了,好處是2836可直接接觸空氣,有助於散熱
  • 平時不動作時差不多,但使用四核心CPU全力跑時,跟B差不多、比B+耗電,產生的熱量也會比較多,若想超頻、長時間全力運作的話,建議加上散熱片或風扇。
  • 2835內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單元(SMPS,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不足以供應四核心Cortex,所以Pi 2改用一顆外部的SMPS晶片。
總合而言,Pi 2幾乎與舊版完全相容,所需改變甚少,這點非常重要。不過為了維持售價,仍沒有WiFi、PoE(Power over Ethernet)、即時時鐘RTC、Gigabit以太網路、SATA等。

其他事項:
  • A+、B、B+仍繼續生產,只要仍有人購買的話。
  • rpi官方說並無計畫在2015年底之前推出Pi 2 Model A。
  • rpi官方說將會推出BCM2836的計算模組。
  • 有人建議BCM11130(Roku 3使用此晶片),內建Gigabit以太網路與USB功能,但架構差太多,不符合「相容」的要求。
  • 小心,Pi 2很害羞,不能受到XENON的死亡閃光。 
  • Raspberry Pi基金會正在徵CEO,100k英鎊起跳。
這就是BCM2836,印有「BROADCOM」字樣,不是非常明顯。
這是記憶體晶片,在板子背面。Pi 2與B+從外觀很難一眼分辨,翻到背面從這顆晶片就能區別。
CPU核心換成ARMv7後,可跑的作業系統更多了,條列如下:

  • Raspbian,需下載含有ARMv7核心與模組的新版本,目前上層軟體仍是通用的ARMv6 Raspbian,但將來會逐步更新。
  • Debian,因為之前rpi的CPU是ARMv6,而大部分Linux系統支援的是ARMv7,所以須經過修改(例Raspbian)、甚至不能用(例Ubuntu),現在Pi 2是ARMv7,是不是可以直接使用Debian Jessie呢?似乎已經有點進展了,希望將來Debian能直接支援Pi 2。
  • Snappy Ubuntu Core,Ubuntu開始支援Pi 2囉,。
  • Microsoft Windows 10,微軟將免費釋出Windows 10給Pi 2,後續詳情請關注此網站
  • 應該不會是完整的桌面環境,而是命令列模式,供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開發者運用。
  • Raspbmc,不會支援Pi 2,而是由OSMC(Open Source Media Center)接手。
  • OpenELEC,從5.0.1開始支援Pi 2。
  • Android,Pi 2的硬體規格提昇後,應該比較能夠跑得動Android,不過rpi基金會並無移植計畫,要靠其他人,特別需要針對GPU的部份改寫,才能跑得順暢。
之前說要在2017年推出新板子,卻在2015年初就開賣,為什麼呢?或許(不負責猜測)是因為ODROID-C1的關係,定價同為$35,硬體規格更勝一籌,Amlogic ARM® Cortex®-A5(ARMv7) 1.5Ghz四核心CPU,Mali™ 450 MP2 GPU,1GB DDR3 SDRAM,Gigabit Ethernet,40pin GPIOs,USB埠四個,另外還有紅外線接收器、ADC、即時時鐘等,居然也有雜誌ODROID Magazine,其產品網頁直接列出與rpi Model B+的比較表,不消說,當然是ODROID-C1大勝,

另外,資歷已久的板子BeagleBoard與BeagleBone,因為rpi的出現,似乎被搶走不少目光,而現在Pi 2效能大躍進,很自然地又會想要進行比較,BeagleBone也發文How does BeagleBone Black compare to Raspberry Pi 2?,詳述BeagleBone的優點,強調兩者差異與適用場合不同,rpi偏向多媒體與GUI,BeagleBone偏向工業控制與通訊,其I/O能力更強,包括「7 channel 200kHz 12-bit ADC, 8 PWMs, 4 UARTs, quadrature encoder hardware」等等,還有「real-time control with 2 200MHz, 32-bit RISC programmable real-time units (PRUs)」特別適用於精準控制I/O時序,延遲極短,能達到硬即時控制,結合Linux與微控制器的特性,以及其他種種優點,最後提到將要推出BeagleBoard-X15;有興趣的人請看原文。

不論如何,Raspberry Pi初問世時不僅令人驚訝,現在Pi 2又向前走了一大步,前景看好,且讓我們繼續關注它的發展。


參考資料: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