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0

讀後反省 - 偷書賊The Book Thief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作者 Markus Zusak
譯者 呂玉嬋
出版社 木馬文化



本書的故事源自作者幼年時父母講述的情節,二次大戰時他的父母年紀還小,曾經親眼目睹盟軍轟炸漢堡之後的慘狀,也看過納粹押解猶太人前往死亡集中營的悲劇,作者一直想要寫成一本小書,於是就有了偷書賊。

這本書對我的衝擊並不是太大,但並不是說這不是一本好書,每本書對每個人都有個對的時間點,或許那時刻過了,或許還沒到。

我們常說不要忘記感動;小時候沉迷於電玩漫畫卡通,但現在長大後ACG(animation, comic, game)對我的吸引力似乎就沒有那麼大了,或許是因為經驗多了看多了,看到新的漫畫並不覺得有什麼新穎的,看到新一代的角色(魯夫、小傑、等等),總會將人物個性與我記憶中的偶像英雄相比較(悟空、Jojo、等等),雖然我知道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驚天動地的創新不是每天都有的,雖然我還是認為海賊王跟獵人很好看,但似乎昔日那種廢寢忘食的沉迷已經不復見了。

或者說是我退化了,沒有了感動的能力,無法察覺其中的差異處,找出樂趣。在澳洲遊覽過塔島嶼大洋路的風光明媚後,那個時候開始覺得很煩,心理想著,山山水水不就是這樣囉,我還常常跟別人說,到哪裡去不重要,跟什麼去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

這本書中,由死神的所見所得來訴說主角小女孩的際遇,間或點綴死神的想法與感嘆,大部分的內容是以一般的上帝全知觀點來寫給讀者看,但有時候又用死神的角度與口吻來對讀者說故事,一開始時我有點困惑,之後就適應了,但不禁要問一下,這樣的寫法好嗎?或許可以說我死腦筋,覺得這樣的安排會造成讀者腦袋中的思考停頓不連貫,礙手礙腳的;其中一段情結作者耍了個小技巧,因為有段時間戰爭慘烈死傷慘重,所以死神很忙,開了點小天窗才繼續關注主角,這讓作者可以在書中造成前後倒敘順序錯亂的效果,我個人倒是不怎麼以為然,讓我閱讀的更費力,卻並沒有獲得什麼。

書中最後,死神前去迎接主角莉賽爾的靈魂。死神坐在喧囂的大馬路旁,忍不住感嘆道:「人哪!人性縈繞我的心頭不去!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我非常喜愛書中對於人性的描寫,戰爭所造成醜陋與邪惡,艱困的年代的悲哀與粗鄙,小女孩在防空洞中讀故事撫慰人心,養父不容於世的高貴性格,養母有著騙人的母豬般外表與言行,鎮長夫人、小女孩的初戀情人、猶太逃民、等等等等,老實說我覺得這才是這本書的精華(個人認為啦),而不是廣告詞說的「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書與文字不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反而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或許是因為現代人越來越少讀書,特別是字很多的書,所以書商總是想要強調文字的力量,嗯,這也不能怪他們。

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的,一本書,每個讀者看到的也不一樣,有時候我常想,我明明看到的是這樣,為什麼其他人的讀後感卻是那樣呢?就算我多看幾次,試圖從其他人所說的觀點來讀,最後也只能搖搖頭說,看一本書所反映出來的其實是自己;一方面企圖了解書中的精髓,但一方面受制於過往的經驗與知識,看到的其實是自己想看到的,讀到的其實是過去所讀的倒影,主觀?客觀?界線到底在哪裡呢?

有人說年紀漸大讀書應該越少,有人說書海浩瀚吾人要慎選;我總在讀一本書的當下想著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因為暢銷?因為很多人讀過覺得好所以我也應該讀一讀?因為學者專家大師們推薦所以不得不讀?就我目前的狀況似乎不得不然,只不過怕的是時間久了,就會漏掉那麼一兩本對我會有重大影響的書,但卻不被大眾注意,也不被我信服的推薦人所喜愛,唉,真難啊。

寫到這裡,發現我又開始亂寫一氣了,sorry。

2 comments:

  1. 桂小五郎5/4/09 15:53

    讀書就跟交朋友一樣,要看緣份啦!總會有一些書會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也許大概也跟人的心理狀況有關,只能說時候到了,你就會讀到你想讀的書。暢銷書也有莫名奇妙的,比如說『秘密』。你要不要看一看『盲眼鐘表匠』?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God_Delusion

    ReplyDelete
  2. Re 桂小五郎:
    謝謝推薦,我會列入書單,但什麼會看就不知道了:p

    ReplyDelete